《三体》动画的失败,不是国产动画或科幻改编的问题

大家好我是阿飞,欢迎来到宅男部落

截至2023年1月12日,由艺画开天制作的,改编自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的《三体》动画剧集在哔哩哔哩播出至第6集(共15集)。该剧开播前备受期待,开播后口碑和评价一路走低。如今其豆瓣评分已经跌穿5分,来到4.8分(满分10分)。随着评价一路走低的,是每集播出后针对该剧建模、贴图、人设、剧情等方面越来越多的分析和批评。就连剧集的甲方赞助商也亲自下场,参与到吐槽整活的行列中。而在剧集之外,也上演了诸如编剧署名权之争等“真人秀”闹剧。可以说,原本应该是国产动画和国产科幻之光的第一部正式的《三体》剧集,已经没入一场审丑与吐槽的狂欢秀。

动画版《三体》中,罗辑的右手食指长有四个指节。 (资料图/图)

值得探究的是,为什么在拥有1.5亿元预算和充足的制作时间的前提下,艺画开天会交出一部如此糟糕的作品。

对于这个问题,局限在科幻小说改编和国产动画的范畴之内,无法找到真正的答案。如果仅仅追问“为什么《三体》如此优秀的科幻小说,它的改编作品会如此拉胯”,或者“明明国产动画近几年也做出了很多很优秀的作品,为什么这次的艺画版《三体》会如此糟糕”,那么所能分析得到的,也就只是艺画开天在这部动画版《三体》的具体制作上的一份长长的错误清单。

动画版《三体》赞助商用戏谑的方式表达对该剧质量的不满,原本植入《三体》动画的某饼干品牌广告临时撤出。于是当剧中相应片段播出时,观众看到的是,主角罗辑发怒后吃起某种纯黑包装的神秘饼干。 (资料图/图)

这样的答案当然是正确的。但如果仅限于此,而不去探究背后的深层原因,就好比公审了刺杀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的凶手,然后把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责都让他一个人承担一样。

猪食工厂式的剧作生产模式

艺画版《三体》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单独看起来会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如果把视角和注意力从科幻小说改编和国产动画上稍稍移开,去观察一下“隔壁”的国产真人剧,就会发现,艺画开天在《三体》制作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实在国产真人剧里,都是很常见的陈年痼疾。

从技术层面的“建模错误”“贴图敷衍”“没有做法线贴图”,到剧情和人物层面的“胡乱改动原作”“莫名地原创情节”“人物行为动机完全不符合逻辑”,所有针对艺画版《三体》提出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在国产商业真人剧里找到类似的毛病——即便是那些豆瓣评分表现不错的“头部”国产剧也不例外。

随便点开一部现在的国产剧,用对待艺画版《三体》的标准看上一小会,就会大概率看到一堆诸如“虚假敷衍的服化道”“完全不考虑景深和自然光线的,影楼写真一般的构图和打光”“这样或那样的常识性错误”“僵硬、浮夸的演技和台词念白”(甚至在一部戏里男女主演用了自己的真声而没有用后期配音都有人在弹幕和评论里专门夸奖)等问题。至于剧情和故事,甚至连看剧的人都不怎么在乎。现在的国产商业真人剧,占比最大的,要么是爱情剧,要么就是套着各种壳子的爱情剧。对于这些“工业糖精”剧的受众来说,只要有颜值符合他们心意的男主或者女主,有CP可以嗑,就够了。

动画版《三体》中的庄颜(左)和罗辑(右)。 (资料图/图)

至于对艺画版《三体》吐槽和骂声最多的,对于原作的胡乱改编和大量注水的莫名其妙的原创,在国产剧里更是司空见惯的操作。甚至很多基于原作改编而来的剧集,都只保留了原作的故事框架或者基本设定,整个剧情都是由编剧新写的。这也就导致在几乎所有的基于网文的改编剧的评论区,都会看到书粉和剧粉的争论。“高贵书粉会骂人”甚至已经成了一个梗。而“书粉和演员粉谁更高贵”这个看上去匪夷所思的问题,会有大批人去进行长期的认真的辩论。

这样的“工业糖精”剧,和其他类型的无脑爽剧,不是不可以存在。相反的,现在快节奏、大压力的生活下,这样的快消剧集的确是工作疲惫之后解压的有效方式。但是,让这种类型的剧集成为国产剧的主流模式,就好比让一个人用糖精代替一日三餐一样。其结果,不管是对观众,对创作者,还是对剧集的制作方,长期下去都不是什么好事。

正如李宗盛2016年6月22日在金曲国际论坛上的演讲中所说的:“好的内容是全民审美的结果。”“我说这些消费者、爱听音乐的人,就是你喂他猪食,他就变成猪。你只喂他品味很差的歌,他就永远这样子。It is consequence(这是有前因后果的),我们自己要承担这个责任。”“在很久以前我还在唱片公司任职的时候就说过一个理论,我说心智成熟的人或者是上了岁数的人,是整个流行音乐工业刻意遗弃的一群人。也就是说,流行音乐工业所标榜的是潮、年轻、冲动,例如小鲜肉。现在整个流行音乐工业就是一个粉丝工业,不是吗?承认吧。所有的生意都在这个方面着力很大,你没有粉丝、没有办法从粉丝上获利,你就再见了。”“我最在意的,都是有没有好的内容这件事。现在大部分的钱都没有去向内容,没有人在意内容是什么,最后只要可以挣钱、只要有Business Model(商业模型)就可以了。”

《三体》动画中的中国太空军政治部(虚构)主任章北海(右),他军帽上的标志主体与北约标志高度相似。 (资料图/图)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现在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得对于制作方来说,找到所谓的Business Model,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容易。这也就使得这些国产剧的受众,变成了一群更容易养成的“家猪”。在这里,演员的演技已经不再重要了,只要符合受众审美就够了;剧情也不再需要了,只要能够嗑糖和舔颜就够了;人物的塑造更是可有可无,只要人设和所谓的“三观正”就够了。

也正因此,才出现一个非常吊诡的情况:现在产出的绝大多数国产商业真人剧,都有着和艺画版《三体》类似的问题和缺陷,而且前者有着远超艺画版《三体》数倍甚至十几倍的播放量和评价人数。但是这些剧集却很少看到像艺画版《三体》这样的批评,反而很多都有着不错的评价和口碑。

对于这种极度不成熟和畸形化的受众群体,用大数据去分析他们的喜好,进而拿着分析结果去投其所好地去进行接下来的投资和项目企划,自然就只会让越来越多的资源集中到这些类型的剧集当中,如此恶性循环。在这种大环境的导向下,即使想要制作其他类型的剧集,最终的结果,也只会变成另外一种换了层皮的“工业糖精”。

比如表现各种职业生态的职业剧。其核心看点,在于向观众展示各种职业自身特性,表现出独属于这种职业的迷人氛围、技术门槛。去告诉这部剧的观众,什么样的人可以从事这种职业、这种职业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些事只有这种职业能去完成、这种职业对我们普通大众意味着什么。“鼓舞和点燃年轻人的事业理想、催动其义无反顾投身于中”,这是职业剧至高的成就与荣耀,也是判定其成功的最佳标尺。

但是现在的国产职业剧,看完之后只会让人感觉“我要是有个从事这种工作的男/女朋友该多好”。这些职业剧的看点,也变成了:“你瞧我爱豆,把白大褂/制服/西装都穿出了巴黎时装周的即视感,真的好帅。”

这种制作和出品的单一化,导致了国产剧集受众的单一化。那些喜欢其他类型剧集的,本来可以作为潜在受众群体的人群,就这样被边缘化了。而在现在国产剧集有限的类型下,受众群体也逐渐地由增量市场变成了存量市场。这也就导致现在的国产剧领域变得越来越内卷,诸如爱奇艺这样的平台企业,不得不进行裁员、提高会员费等等。

而这种局面下更可怕的一点,李宗盛在那篇演讲中并没有提到:长期地制作和投喂猪食,不仅会让受众变成家猪,还会让制作者变得只会制作猪食。

这也就导致了,即使有了足够优秀的原作或者剧本,现有“猪食工厂”式的制作体系下,也只会制作出稍微好吃一些的“猪食”。

比如改编自马伯庸同名长篇小说的剧集《长安十二时辰》。看过原作的人,甚至可以直接脑补出一部不亚于美剧《24小时》的精彩剧集。但就是这样一个几乎照着小说原文就能开拍的优秀原作,加上雷佳音周一围等演技有保障的演员,以及充足的制作费用,却因为改编时的注水拖沓,导致一个本来紧凑刺激的故事,变得冗长乏味。

基于同样理念和模式产出的艺画版《三体》,存在国产剧中的这些通病,可以说是必然的。而《三体》的受众群体,与国产剧的主要受众群体是有差异的。与此同时,《三体》原作的故事,和动画本身的特性,也导致了艺画版《三体》无法像那些国产剧一样依靠“工业糖精”和固定的粉丝群体来获得好评。因此,我们才得以见到全民狂欢式的对艺画版《三体》的吐槽。同时,也得以借此机会,审视现在国产剧制作模式的问题。

《三体》原著小说中“古筝行动”的纳米丝,在动画版中肉眼可见。 (资料图/图)

手工作坊里的“国创之光”

至此,我们厘清了艺画版《三体》如此糟糕的底层逻辑。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回答:明明国产动画现在已经有了不少的佳作,而艺画开天作为成立多年的动画公司,制作《三体》动画的时候,为什么不按照国产动画的制作模式来运作,反而舍近求远,使用了国产商业真人剧的那一套方式呢?

其原因就是,所谓的“国创崛起”,不过是一场虚假繁荣。相较于国产商业真人剧那种“猪食工厂”式的工业模式,国产动画甚至没有一个成熟的制作模式。

2022年,加上动态漫画,国产动画剧集的出品量达到了180多部。但其中的大多数,都完全看不到任何讨论和热度,甚至在豆瓣电影上都凑不齐可以显示评分的最低人数。

根据豆瓣电影的信息,2022年全年能够显示评分的国产动画只有49部,其中评分最低的就是目前4.8分的艺画版《三体》。考虑到打分的受众群体对于国创的宽容度,如果我们取7.5这样一个不算高的分数作为国产动画评分的及格线,那么,整个2022年,国产动画中能够及格的只有23部。其中还包括诸如《非人哉》《请吃红小豆吧!》《独行月球》这样每集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泡面番”,和《胶囊计划》这样非常规的,多个创作团队分别制作的短片合集。

造成每年品质合格的国产动画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国产动画制作模式的落后。观察一下近几年来被称为“国创之光”的那些国产动画中的优秀作品,例如《罗小黑战记》《伍六七》《画江湖之不良人》《大理寺日志》等,就会发现,这些作品几乎都是各个动画工作室的原创作品,有一些甚至是这些工作室唯一拿得出手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很难保证固定的出品时间。《罗小黑》的更新之慢已经成为了粉丝们的一个梗了。《伍六七》是2015年成立的小疯映画目前制作的唯一一部动画作品。而作为《大理寺日志》的制作方,2011年成立的好传动画,到现在已经播出的所有作品,除了一些动画短片之外,就只有两部加起来24集的《大理寺日志》,一部动画电影《大护法》以及一部只有3集的《雾山五行·犀川幻紫林》……

在这里,看不到成熟的“原作-动画-衍生品”的完整产业链,也看不到对于产品和公司路线的规划。所谓的动画公司和工作室,就是一个个小作坊,守着自己的IP和作品,燃烧着自己的热爱,一锤子一锤子敲几年,希望最后能敲出一个成品。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完成一部作品?不知道。最终产出的成品的收益能否填补之前的付出,并且取得稳定的盈利?看命。

从效果上看,这种做法,能保证创作者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自己的作品。也正因为此,相较于国产商业真人剧,国产动画有着更多样的表现形式和风格。而且凭借创作者对自己的要求,也的确产出了一些不错的作品。这就是现在所谓的“国创之光”。

而国创的受众群体和粉丝们,甚至已经习惯了这种漫长的等待。每次时隔数年重新开更的时候,都会看到大量“垂死病中惊坐起”“爷爷,您关注的动画更新了”“有生之年”之类的弹幕。而且,在对这些动画的报道,以及对主创人员的采访,甚至是动画的宣传文案中,“十年磨一剑”的漫长过程,以及制作过程中的各种艰辛和困难,都会被当成正面的内容加以宣扬。

这些创作者当然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如果把国创定位为一个可以良性发展的文化产业,这样的手工作坊式的创作模式和产业模式,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没有可以持续定期产出的产品规划,也没有清晰的分工,编剧、导演、原画、3D、分镜等工种也看不到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动画版《三体》的正片画质与前期放出的单张画面差距显著,前者总体堪称糟糕。 (资料图/图)

可以说,艺画版《三体》的失败是必然的。只希望,这次艺画版《三体》事件极大的关注度和讨论度,能够让我们对造成这一切背后的深层原因有所思考,有所改变。而不要像此前发生过太多次的事情一样,群情激奋,就事论事,过后就忘。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海客

【本文为原创文章,独家发布于宅男部落(www.zhainantribe.com)作者:阿飞,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更多宅男女神街拍美女图片cosplay分享,宅男资讯尽在宅男部落。文章所用配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侵删】

图片[1]|《三体》动画的失败,不是国产动画或科幻改编的问题|宅男部落

今天的分享给大家就到这里,请大家关注宅男部落,定期更新宅男资讯宅男女神图片,街拍美女妹子图cosplay美女图片,敬请期待。

喜欢我们的分享请点击在下方点赞,或打赏~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宅咖”,点击侧边栏的个人信息,可以扫码加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