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究竟需要怎样的转折点?

大家好我是阿飞,欢迎来到宅男部落

犀牛娱乐原创

文|小福 编辑|朴芳

最近几天内地电影市场出现隐隐复苏之势,伴随多个省市地区防疫政策的松绑,多地停业影院陆续恢复营业,全国影院营业率已连续五日上升。

但我们知道,我们的电影市场复苏进程道阻且长,这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表面上看,我们距离回到一个相对常态的电影市场,所差的无非就是更高的影院营业率和更多的优质新片供给。然而我们都清楚,这并不能解决中国电影市场的根本问题。

问题的根源在于,要让中国电影重新回归良性的市场生态。

让定档回归市场

截至12月5日,2022年定档影片数为387部,除了全国影院停业178天的2020年以外,这个数字已经是自2014年以来的最低值。

在这背后,除了被疫情波及到的部分主动撤档影片以外,绝大部分因素在于自今年暑期档开始骤然升高的定档难度,导致了过审上映项目数量的大幅降低。

尽管这并未对暑期档造成明显冲击,但在之后的中秋档和国庆档,均出现了不小幅度的票房倒退。而当下的贺岁档自然也不例外,由于上映影片体量有限、优质新片供给不足,今年贺岁档目前累计票房不过2亿出头,丝毫没有“贺岁”的迹象。

根据猫眼专业版和灯塔专业版的数据,今年贺岁档目前只剩下不到10部待映新片,除了《阿凡达2》以外,只有跨年档的《保你平安》《绝望主夫》两部国产喜剧体量稍大。

即便有国际大片坐镇,今年贺岁档如果没有更多重量级的国产影片加入,无论是比肩2021年贺岁档同期的26.48亿总票房,还是2020年贺岁档的41.66亿票房体量,都会稍显吃力。

因此,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想要回归正轨的首要方式就是将定档权交还给市场。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也梳理过,各大上游内容公司都有充足存货可以随时释出,他们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合适的档期,亦或是更自主的定档权。

现下全国影院已经在逐步解冻,营业率能在短期内继续向上攀升。而上级部门的开闸放水,更多项目的入市,才能够真正激活这个市场。

让档期远离“内卷”

当然,恢复正常的供给节奏其实也不过是迈出了第一步而已。

即便回到上半年的市场环境,也不意味着我们解决了全部矛盾。而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在于更加均匀、平衡的影片供给。

自疫情发生以来,前两年市场上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就是定档扎堆。

有竞争力的影片们早早瞄准重点档期,激烈竞争,而如清明档、端午档、五一档这类中小档期则被众多非头部项目占据。这些新片的普遍特点是基本盘有限,上映前热度平平、预售低迷无人问津,公映后排片平均没有焦点,影片之间战况胶着拉不开差距。

(图源:灯塔研究院《“后疫情时代”电影档期策略研究报告》)

摆在片方面前的似乎只剩下大档期和小档期这两种选择,而对于那些体量有限的项目而言,无论在大档期里被大片挤死还是在小档期里被卷死,其实都不是最好的结果。

这也就带来了去年五一档、端午档等档期中,各个影片都未占到相应优势,繁多的新片数量令观众与影院终端从业者无可适从,让一些市场竞争力有限的项目稀释了档期第一梯队项目的排片及市场空间,整个大盘拥挤不堪。最终,也只有极少数影片成功回本。

与此相对应的是,非档期的平日市场却显得愈发冷淡。

在疫情前,平日档期会时不时有引进大片来填场,非头部影片即便是跟进扎堆,也能够保障全年档期市场与平日市场的相对热度平衡。而在后疫情时代,行业产能下滑、来自疫情和各方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引进片数量骤减,非头部影片也只能选择在各个档期中抱团取暖。

至于头部影片,原本也会倾向于进入热门档期,而在疫情后市场波动加剧,这部分项目就更不会放弃大档期而求其次了。

久而久之,扎堆定档带来了市场冷热不均的加剧。一方面导致了平日市场更加无人问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部分中等档期的拥挤不堪,出现了定档十余部影片却无一脱颖而出的惨状。

但客观来说,扎堆定档很难能够通过片方个体克服,规避风险、选择更保险的档期上映是每一部电影片方的分内之事。真正能够缓解档期扎堆现象的,只有更充足的产能,更丰富、常态的片源供给,还有观众的回归。

让创作更加多元

可观众也有苦要诉,归根结底,影院中没有感兴趣的影片,又如何能够走进影院?

所以最后,问题还是落到了生产层面。

在创作问题上,“主旋律”是无法回避的一道坎。

近三年间,在上级部门与市场风向的推动下,主旋律电影创作进入到新的高峰期,已经逐渐成为了电影市场的“主旋律”。大量任务片和商业主旋律电影接连不断地涌入市场,即便是在新片供给匮乏的2022年,主旋律电影仍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

一方面,我们看到了累计票房近百亿的两部《长津湖》,也看到了《万里归途》《奇迹·笨小孩》《我和我的父辈》《我和我的家乡》等影片的优异市场表现。主旋律电影是后疫情时代当之无愧的头号吸金题材,这是无可非议的。

但另一方面,随着主旋律电影的产能过剩,观众也隐隐有了审美疲劳的趋势。《我和我的》系列三部曲,票房一路走低;《长津湖之水门桥》占据得天独厚的档期优势,终究差了一口气没能助推系列达成百亿目标;而再到今年国庆档的《平凡英雄》,虽有主旋律之名,市场表现却一点都没展现出过往主旋律的应有水准。

客观来说,其实令观众产生厌烦的可能并非“主旋律”本身。

从2009年的《建国大业》、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国》再到去年国庆档的《长津湖》,市场已经无数次向我们证明,只要内容扎实、模式新颖,观众随时都愿意为主旋律电影献上门票。真正导致观众离场的,是大量的同质化创作。

其他多元化题材类型的项目创作,也是市场复苏不可或缺的一环。今年电影市场其实留下了不少遗憾,我们没有足够数量的小体量黑马,也没有创造引起全民热议的国产动画大片,甚至连年年涌现的热门爱情片,在2022年的市场里表现都打了折扣。

那些主旋律电影之外的大多数,同样也是让中国电影市场多元化的关键力量。

而在中国电影重新回归良性市场生态这条道路上,无论是恢复正常的审批定档节奏、降低各个档期的扎堆定档行为亦或是内容的多元化创作,三者互相牵扯,三者又缺一不可。

在2022年的末尾,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些电影市场从谷底脱身的希望。

2023年,会成为中国电影人们翘首以盼的新开始吗?

【本文为原创文章,独家发布于宅男部落(www.zhainantribe.com)作者:阿飞,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更多宅男女神街拍美女图片cosplay分享,宅男资讯尽在宅男部落。文章所用配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侵删】

图片[1]|电影市场究竟需要怎样的转折点?|宅男部落

今天的分享给大家就到这里,请大家关注宅男部落,定期更新宅男资讯宅男女神图片,街拍美女妹子图cosplay美女图片,敬请期待。

喜欢我们的分享请点击在下方点赞,或打赏~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宅咖”,点击侧边栏的个人信息,可以扫码加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